标题:中山国的历史与文物
章节概要
- 中山国文物介绍:描述了一块有2300年历史的铜板及其特征,它是最古老的建筑平面设计图,还提到了中山王错以及相关事件。
- 中山国的地理位置与理想蓝图:讲述中山国的大致位置,国王理想中的建筑蓝图。
- 中山国的覆灭与文物重现:提到中山国覆灭,之后文物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展示当时的工程和机械技术。
- 对中山王错的推测:推测身处战乱的错渴望有序陵园的原因。
详细内容
- 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这是一块遭受过火烧和压砸的铜板,2300年的光阴在它身上漫幻开斑驳的印记,而金银镶嵌的线条依然规整。这是如今已知最古老的建筑平面设计图,设计了一位国王的陵园。王的名字叫错,他的国是战国时期的中山国。错的名字并没有在史籍中出现过,这只方虎就是他的史册。中山国的文字类似小篆,记载着中山王错出兵燕国参与平定动乱并取得胜利,甚至制作壶的材料都是来自这场战争的战利品。
- 中山国的位置大致在今天河北省南部,处在两个强国的包围下,疆域线上步步皆兵。国王将理想的蓝图置于他的疆土,朝向南方营造一片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建筑。照玉图长96厘米,两步之距,宽48厘米,一步之遥。这是天下之外的脚步。图上标示亡灵区域、陵上建筑、各宫室面积和平面形状,标有尺和步两种度量单位。尺标式的建筑严格遵照比例尺绘制,比值为1比500。精准规划布局的空间思维方式在平面图上铺展开,似置身于高空俯瞰大地辽阔。
- 可惜照玉图的愿景未能实现,只建造完错河哀后墓中山国便被覆灭。中山国不再有地面上的疆域,它藏在地下。Thank you. 2300年后,错的名字和他众多的铜器、错金银器重新出现在世人眼前,展现的却是战国时期的工程和机械技术。构造繁复的方案,两支公鹿两支母鹿四支拳旗,内侧的凹槽正好嵌套环形底座,龙凤的双翼和身躯缠绕交错,四条龙修长的脖梗舒展向四个方向,龙头转接正方形暗板边框,方案由多个构件组装而成随时等候拆卸装箱带走,凶猛的虎咬噬柔弱的鹿腰肢顺着用力的姿势扭向一侧形成八十四度夹角承托两扇屏风,活轴合叶使屏风可以折叠收纳。这组帐篷的同构件不仅拆装组合方便而且转换它们可以快速解变的折叠站榜。
- 这是在多么飘摇的境遇中与现实相拼搏的创造力。也许错身处战乱,戎马一生,才格外渴望一座井然有序的陵园,生后能在寝宫中获得祥和与安息。国报留言持续更新,请注意查收。
总结
这段文本主要围绕中山国展开,先介绍中山国的一件重要文物,进而讲述中山国的地理位置、国王的理想蓝图,接着阐述中山国覆灭后文物重现所展现出的当时技术,最后对中山王错渴望有序陵园的心态进行推测,整体呈现了中山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对当时人物的一些思考。